2025-07-18
“组局”非遗、IP造节、摇人破圈,村民喊话“续约”!95后文化特派员如何用“她力量”让乡村破圈“上分”?本期九游网页版入口大家庭媒丽风景线,一起认识一位九游网页版入口集团派驻龙尾山村的省级文化特派员、浙江共产党员杂志集团《浙江宣传周报》编辑部记者蓝珊华。
▲蓝珊华(左)与龙尾山村党总支书记王云良。
梅雨浸润青石,2024年5月初,95后记者蓝珊华辗转三趟交通工具抵村,背包里装着写满待办事项的备忘录。文化特派员制度是我省在全国首创的探索性工作,面对陌生的环境、方言壁垒以及亟待破局的文化发展难题,这位全省最年轻的省级文化特派员,带着“越是难的事情,越要到实践中去”的勇气,带着集团“娘家人”的殷殷嘱托与坚强后盾毅然前行……
▲2024年6月25日,文化特派员工作启动一个多月,九游网页版入口集团社长、党委书记姜军一行入村调研文化特派员工作,给予“娘家人”的支持。
做一颗文化种子,点燃乡村“多巴胺”
驻村伊始,蓝珊华就马不停蹄开始调研,她敏锐地意识到,重塑乡村文化自信,需要从沉睡的文脉中掘出活水,更需要点燃村民心中的那团火。正如龙尾山村党总支书记王云良说的,“缺金点子,更缺能将金点子落地的人。”王云良对美丽乡村有着丰富的构想,却总是苦于缺少人才。蓝珊华暗下决定,要做那个点燃大家的小火种。
于是,“不是在基层,就是奔赴在基层的路上。”成了她的常态。
她躬身田野,与村干部穿梭祠堂巷陌,翻阅泛黄志书,将散落的民间传说、非遗技艺纳入数字化档案库。沉睡的水上舞龙、方言俚语,被点化为蜿蜒的百米民俗风情带,闲置矮墙披上了流淌着乡愁的文化长卷。
她联合摄影家驻村3个多月制作出《龙尾山影像志》,并将之转化为村中景观小品。她用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和观察力,在村民日常里挖宝:85后青年党员徐冠华的调解趣事,被她盘成了接地气的“土味脱口秀”;原本羞涩的村嫂们,在她一波波情绪价值输出下,抄起快板,“嫂力全开”宣讲团直接出道;舞龙文化在“冠军导师-村民助教-学生”的传承链中焕发生机,中学体育课堂里,老一辈舞龙传承人手把手指导着少年们,嘴角笑开了花;她还以“龙潮福动”IP统筹全年节庆,端午民俗风情会、中秋拜月、元宵灯会等20余场活动把老百姓的生活填得满满当当,让乡村实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亮点”。
▲2025年1月11日,“龙潮福动 文韵乡村”民俗风情活动为村民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文化,如此真切地融入了村民们看得见、摸得着、能共鸣的生活中。文化的种子,正在这片土地上破土、拔节……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似乎拥有了最澎湃、最持久的“多巴胺”。
做一名文化记者,讲好乡村蝶变故事
成为驻村文化特派员后,蓝珊华主打一个“小步快走,疯狂练级”。她边学边干,将媒体力量深扎于基层土壤,赋能基层传播阵地建设,努力讲好新时代乡村故事:
村号逆袭!她手把手教村干部拍照、写文案、搞策划,甚至“爆肝”帮改海报、文案、短视频!村公众号实现了从“年更”到“周更”的跨越式转变,成了周边地区争相学习的样板。
化身“首席村推官”!她积极对接各级主流媒体平台,推出派驻地相关稿件40余篇,一篇篇带着泥土芬芳的报道,像一扇扇打开的窗,让龙尾山村的名字和故事飞向远方,显著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025年1月,联动绍兴市柯桥区各级文化特派员开展文化惠民演出。
开专栏,搞“云驻村”!她在浙江党建网开设“文小派滚烫在乡村”专栏,设置“乡村快播”“人物风采”“驻村手记”等多元栏目,254条报道成为观察文化特派员制度在基层生动实践与鲜活成效的重要窗口。
“从刚接到任务时的疑惑,到开干后‘沉浸式’练级的疲惫,再到村里一天天肉眼可见的变化,村民绽开的笑容……这是一段可遇不可求的宝贵经历。”蓝珊华深有感触。
做一个文化使者,织就资源联动网
说起如何干好文化特派员工作,蓝珊华总是会说:“娘家人是最大的底气!”
得益于九游网页版入口集团建立的协同联动机制,从“一个人”到“一个团”,汇聚合力,才能奔赴山海,乘风破浪。九游网页版入口集团建立了文化特派员“五个一”工作体系,全力支持文化特派员工作。浙江共产党员杂志集团领导牵头,多次研究文化帮扶工作,整合各部门资源为文化特派员工作赋能。
“文化特派员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刚进村没多久,姜社长就来调研,鼓励我‘做一颗文化种子,做一名文化记者,做一个文化使者’,我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的背后,有大家庭的坚强后盾、平台的坚实支撑和团队的鼎力相助,才能让我这根纽带发挥好作用。”蓝珊华深知,文化特派员这份沉甸甸的使命背后,是众人拾柴点燃的温暖火焰。
姜社长的亲自关心,直接促成了村里娃赴九游网页版入口研学的宝贵机会。集团领导多次深入龙尾山村基层一线,实地指导工作并带来组织的关怀与慰问。
▲2024年7月,文化特派员带村里娃“勇闯”九游网页版入口研学。
集团副社长、党委委员童杰带队专程赴绍兴柯桥龙尾山村,看望并慰问文化特派员,现场还代表集团向龙尾山村捐赠了精心挑选的图书。在他的关心下,蓝珊华作为省级文化特派员与阿里巴巴乡村特派员开展了交流,通过实地学习借鉴经验做法,有力推动了工作的创新发展。
有了“娘家人”的支持鼓励,蓝珊华化身不知疲倦的“组局达人”,用真诚联动各方:
跨城联动!请来高校老师,带领大学生拍摄微电影《数字莲音 民星璀璨》,镜头对准莲花落爱好者曹彩丽的故事。
组队开团!她与周边文化特派员片区化互动,文化走亲、理论宣讲、文艺演出、爱心义诊等活动轮番登场,让文化资源在区域内流动共享。
背靠九游网页版入口“资源池”,她整活不停:组织村里娃“勇闯”九游网页版入口研学,开眼界;促成浙江共产党员杂志集团与龙尾山村党建联建,推动“智囊团”进村把脉问诊,让村书记王云良信心倍增;发挥党刊平台优势,深度参与街道、村党建工作,创建“红领龙潮”龙尾山村党建品牌,推动组织生活提质增效……
“村里飞来了‘蓝凤凰’,希望2年任期满了之后别走,再续个天长地久!”村民一句朴素的心里话,却真情流露。
从初来乍到时的“蓝记者”,到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块儿、打成一片的“蓝老师”,再到如今村民口中亲昵唤着的“蓝凤凰”,称呼的变化悄然记录着她从“外来客”到“自家人”的情感升华,更烙印着一位文化特派员用真心与实干,在龙尾山村写下的深情注脚。
奋斗者,正青春。
这位年轻的姑娘,如一株坚韧的兰草,在江南烟雨间,用独特的“她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用真心与实干在浙里乡村写下温柔而坚韧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