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0
2025年3月,浙数文化旗下传播大脑核心产品「传播大模型」在全球66个国家/地区的10651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设计界奥斯卡”德国IF设计奖。这背后,有着传播大脑设计部主管顾如楠与她的团队在科技与美学交汇处的一次次实践。
▲「传播大模型」获德国IF设计大奖。
这支扎根于传媒领域的设计团队,正在用科技语言重构美学的社会价值——既要让科技产品紧扣技术浪潮的脉搏,又要以视觉创新赋予算法人文温度。
本期“媒丽风景线”,一起来了解数字化浪潮中顾如楠及其团队的故事——
▲顾如楠(手持大吉大利横幅)和团队小伙伴。
以数字技术演绎“人情味”
2025年1月18日,在传播大脑两周年的发布会上,数智人“老姜”惊喜亮相会场,“老姜”不仅能说多国语言,还能现场写春联送祝福,以数字技术演绎“人情味”。神态自若的数智人背后,正是传播大脑设计团队与公司产研部门、品牌组等多部门的协同攻坚。
在数智人“老姜”的设计过程中,顾如楠带领设计团队突破平面化桎梏,通过多角度影像采集构建三维模型。“比起纸片人,我们更在意动态的生命感。”顾如楠与团队小伙伴一起,通过视频多角度转场剪辑实现动作连贯性优化,同步完成光影适配与声画校准,使图像、动作、声音等要素在虚实场景中无缝融合,最终呈现自然灵动的数智人交互效果。
真正的创造力永远不会被人工智能复制,但可以教会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当AI技术在设计领域崭露头角时,传播大脑设计团队也曾经历过一段集体焦虑期。“看着AI瞬间生成原本需要数天完成的设计方案,说不担忧是假的。”顾如楠坦言,这种危机意识催生了团队的主动进化。
从去年开始,设计团队开启了全员AI进修计划:每个月,顾如楠都会为团队成员制定详细的学习目标,从图文生成到视频制作,逐步进行系统性攻坚。“设计师的核心价值在于用思想与创意主导方向——我们要做的是将审美判断、情感共鸣等‘人性化基因’注入AI,引导它生成符合设计意图的方案,而非被技术取代思考。”
在AI时代编织设计之美
在AI浪潮席卷全球之际,传播大脑也积极投身AI领域,打造了「传播大模型」——作为国内首个通过中央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备案的媒体垂类大模型,已经通过"内容生成""智能问答""海报生成"三项算法备案。
在此进程中,传播大脑设计团队也从单纯的内容输出到主动参与规则构建:他们将多年沉淀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可量化的计算参数,为AI算法提供美学创作的基础数据,解决算法黑箱的不可见性。
▲传播大脑设计团队制作的AI视频。
“我们会有一个美感把关。”顾如楠解释道,“比如产品经理可能不是设计出身,无法判断海报生产结果的好坏。而传播大模型AI海报功能的重要技术参数,传播大脑设计团队都有积极参与。”团队将意象化的美感解构为具体数据:排版布局、留白比例、配色方案、图像绘制权重,就像教会AI认字前先定义笔画规范一样,为人工智能建立了视觉创作的基本规则。
AI的本质是工具,它通过海量设计风格数据训练建立认知框架,最终执行的是人类输入的创作指令。这种持续的人机协作,让团队在AI浪潮中找到了新的坐标——不是可能被算法替代的创作者,而是驾驭工具的“AI训练师”。
生活中的顾如楠,是一个对“美”有着天然感知力的人。她爱美,也爱接受新鲜事物,这种对生活的热情无形中影响着她的设计理念。“平时我会在小红书上发一些自己设计的家居分享,像家居博主那样。”她说道,语气中透着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相信,女性敏锐的感知力与创造力,能为科技行业注入更多元的可能性。” 当算法与美学相遇,当理性与感性交融,顾如楠带领着这支女性成员占大多数的设计团队,在科技浪潮中始终坚守着设计的初心与使命——用美学的力量,为科技注入温度与灵魂。